從梯台到果嶺的各種擊球技巧中,離洞口越近的越難進步。職業選手們的短桿看起來都很厲害,但是沒有比較沒有傷害,統計數據會說明誰的短桿就是比較差。短桿手感通常是從小練起來的,轉職業之後面對各種困難場地與刁鑽旗位,加上比賽壓力,對於短桿水準的要求更高,所以很多從小靠著短桿在求生存的小個子選手,轉職業後反而有著不錯表現。
對業餘球友來說,短桿要進步則是類似一種玄學。因為短桿並沒有絕對正確的打法,只要球能靠近洞就好。要靠近洞一來需要信心,二來需要距離感,所以有些球友可以用一種怪招打天下,不論是用切的、用滾的還是用推的,只要他能控制距離,用起來有信心,對他來說就是正確答案。
然而不論差點高低,若想在目前的基礎上讓短桿進步,應該要從何下手?所謂短桿是用來減少桿數的。打得好可以成功救帕,搞砸了會吞個雙柏忌。所以不論哪個程度的球友,打短切球時的基本目標,都應該都是用柏忌內收掉。
在不到50碼內的距離用三桿把球搞進洞好像不難,但許多人的桿數總是在這裡
莫名其妙地爆掉。為什麼明明距離很短, 卻花了更多桿?因為短擊球的狀況千變萬化,不同的距離、不同的球位、加上不同的果嶺坡度變化。以及眼前障礙所產生的壓力,會讓原本簡簡單單的30碼短切球出現各種意外,在練習場也練不出來,只能靠下場時去累積。
不過,若是有清楚的短桿策略,即使本身短擊球技巧沒有任何變化,一樣也可以省下不少桿數。
對很多人來說,打短桿時的策略就是送到洞口旁邊,最好還能直接進洞。然而在球場上遇到短擊球狀況時,首先要做的是判斷這球的難度是高還是低。影響短擊球難度的因素很多,包括球位是否傾斜,球位的草皮長度,球埋在粗草的程度,以及前方是否有必須越過的障礙?此外這個球場的果嶺速度與難度如何?從進攻角度來看旗桿附近的坡度高低變化,都會影響這球的難度。
判斷難度之後,遇到簡單的根據自己的狀況,將目標放在讓球靠近洞口。若這球明明很難,又心存僥倖想要拚一下,加上也沒有經常練球,那可以想像有極高的機率,要在這一洞吐出很多桿。遇到難的首先要降低目標期待值,只要球能夠上果嶺,留下10到15呎的推桿就可以。正確的短桿策略不僅可以降擊球本身難度,也能大幅消除執行時的壓力,絕對能讓平均下來的總桿數少掉幾桿。